Saturday, July 4, 2009

再見Michael Jackson

外地評論摘要﹕再見Michael Jackson
2009-07-04
【明報專訊】編按:米高積遜去世,美國《華盛頓郵報》6月27日刊出文化藝術學者及專欄作家Margo Jefferson的文章,評述他的一生。

美國《華盛頓郵報》6月27日評論文章
作者:Margo Jefferson(《On Michael Jackson》作者)
米高積遜喜歡史詩式象徵。在舞台上,他不是毁滅世界就是拯救世界,在那些有關街頭暴力、性襲擊、戰爭與自然災難的故事中,他總是英雄。原訂最後一輪演唱會有50場,50這數字隱喻其人生:一場代表一歲,接着流行音樂皇帝正式退場。現在,只遺下終極的退場。

後現代的「形態轉移者」
我在1980年代開始研究米高積遜。他的皮膚愈來愈白,面形五官愈來愈瘦削,氣質也愈來愈女人。有人說他背叛了種族,有人討厭其難以捉摸的性別。我則視他為後現代的「形態轉移者」(shape-shifter),那轉移後來愈見極端和神秘化。2003年,我開始撰寫有關米高積遜的書,我看遍所有錄影、傳記、追縱各次危機,整個人都沉迷下去。那個表演者是誰?那個男人是誰?兩者剩下什麼?為何他包含了我們這麼多衝突和幻想:有關孩子和性、種族、名譽、美,還有不斷再創造自己的能力。我希望把這些都想遍,然後確認米高應有的藝術家地位。

不會再有新的「形態轉移」和「再創造」了。米高在籌備最後一輪演唱會時的辛酸,只要想想也覺不忍。那不單關乎設計一場好表演,更是要令一把中年的聲線和一副中年的身軀重回巔峰,還不算要預備承受一大堆懷疑和輕蔑。2005年後,性侵犯官司一直把他困在醜聞和鄙視中,演唱會是最後一次回復名聲的機會——死亡給他同樣的機會。嚴肅的評論員和政客現在都呼籲大家將醜聞和爭議放一邊,單單頌揚米高的天賦才能。

我支持這種取態。米高積遜是最偉大的普及文化藝術家之一。誰能跳更出色的舞,誰能唱出如此懾人的歌,誰比他更了解舞台效果和音樂錄像(MV)?他是先鋒,影響力無遠弗屆。他是跨種族的,他沒有放下黑人風格的經典元素,亦懂得加入新材料翻出新奇。但米高同時也是個心靈受盡折磨的人,他多次提到自己不快樂的童年,對人失去信任;他愛小朋友,因為唯有他們才保持着天真。為了帶給自己安全和快樂,米高用1700萬美元建造夢幻樂園

正是極端的性情令其藝術如此吸引。憤怒的成人、愛玩的小孩、既是受害者又是侵略者、既是花花公子又多愁善感、既是救世主又是惡魔、時男時女。當他的皮膚漸白,當他的面容在手術刀下不斷改變,當他在犯人欄後接受審訊時,我們都失望過。但現在,我們不用再沉溺於這些舊醜聞,我們可以把事情清楚地分開,並裝作一切沒發生過。沒有比明星醜聞更顯出我們的虛偽,也沒有比明星的死更令我們虔誠和善忘。面對明星時,美國人總是如此孩子氣。我們崇拜、我們唱衰;我們一時熱烈地認同,但當明星做了我們不樂見的事,我們即棄之如敝屣。現在,我們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待米高積遜——既面對其異於常人的苦惱和自虐,同時享受其超凡的技藝。

剩下的唯有寂靜。

http://news.sina.com.hk/cgi-bin/nw/show.cgi/8/1/1/1188734/1.html

1 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