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ly 19, 2009

美國最值得信任的人走了...金牌主播逝世

國際新聞A12
Yangcheng Evening News
2009-07-19
  ■新聞人物
  美國電視新聞標杆人物、原哥倫比亞廣播公司(CBS)金牌主播沃爾特·克朗凱特因腦血管疾病,17日晚在紐約家中去世,享年92歲。
  1962年至1981年間,克朗凱特主持的黃金時段節目《晚間新聞》始終在美國電視新聞收視率中首屈一指。
  與歷史同步
  克朗凱特的名字、聲音和形象與美國現代史上諸多重大新聞密不可分。
  1963年11月22日,時任美國總統約翰·F·肯尼迪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。當天下午1時40分,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中斷正在播出的肥皂劇,由克朗凱特口播肯尼迪遇刺快訊。大約一個小時後,克朗凱特用沉重的口吻播報,肯尼迪遇刺身亡。
  播報完畢後,克朗凱特摘下黑邊眼鏡,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。《紐約時報》記者道格拉斯·馬丁追憶說,這一刻,克朗凱特表達了無數美國人的心情。
  1968年,時年52歲的克朗凱特親赴越南戰爭前線採訪。回國後,他製作了一檔特別專題節目,斷言美國在越南已陷入泥沼。
  “美國領導人的樂觀主義屢屢令我們失望,對於他們在烏雲中發現的銀光,我們再也不會相信,”克朗凱特評論說,“現在可以更肯定的是,越南的血腥經歷將以僵局告終。”
  一些人相信,克朗凱特的這檔節目成為美國國內越戰輿論的轉折點。時任總統林登·約翰遜的助手比爾·莫耶回憶說,約翰遜看完節目後,上前關掉電視機,感慨說,“如果我失去克朗凱特,我就失去了普通美國人”。
  上世紀60年代的太空熱中,克朗凱特以百倍熱情投入報道,多次播出馬拉松式節目專題。1969年7月20日,美國宇航員尼爾·阿姆斯特朗踏出人類在月球的第一步,克朗凱特在鏡頭前尖叫、贊歎,幾近失態。
  “他對人類太空探索充滿激情,這種激情富有傳染力,也贏得了觀信任,”阿姆斯特朗17日在吊唁聲明中說。
  新聞洞察力
  除了激情和鬥志,克朗凱特另一令人稱道的稟賦是對新聞的深刻洞察力。
  1972年10月,《華盛頓郵報》率先報出“水門事件”時,這樁最終牽扯時任總統理查德·尼克松的丑聞真相尚未徹底明瞭。克朗凱特以敏銳的新聞嗅覺,在同月27日的新聞節目中,打破每條新聞不超過2分鐘的常規,拿出14分鐘報道“水門事件”,使數以百萬計美國電視觀首次瞭解水門事件背後水有多深。
  1977年,中東地區局勢仍像火藥桶般一觸即發。克朗凱特分別專訪時任埃及總統安瓦爾·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·貝京,促成薩達特同年訪問耶路撒冷,這成為埃及與以色列稍晚簽署和平協議的突破口。
  美國最值得信任的人
  始終與重大新聞事件同步、秉承客觀中立立場、富有洞察力的新聞判斷、溫和可親的電視形象,使克朗凱特及其新聞節目成為同時代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。
  美聯社報道,克朗凱特主持《晚間新聞》期間,平均每晚有1800萬美國家庭把電視頻道鎖定在“克朗凱特大叔”身上。1981年3月6日,克朗凱特最後一次主持《晚間新聞》,收視家庭達到3600萬。相比之下,他的繼任丹·拉瑟2005年引退主持中,收視家庭不到1000萬。
  1972年的一次民意調查中,克朗凱特獲評“美國最值得信任的人”。1974年一次民調中,他獲評美國最受信任的電視新聞播報者。1995年,他退休14年後,一個電視民調評選結果顯示,在衡量電視新聞記者的8項素質中,克朗凱特在其中7項名列首位。
  由於他在電視新聞實踐中的巨大影響,克朗凱特成為首位被冠以“主持人”名稱的電視新聞播報者。影響所及,一段時期在瑞典“主持人”的別稱就是“克朗凱特”。
  “他為我們所有人樹立了一個標準,”現年72歲的CBS知名主持人鮑勃·希弗告訴美聯社記者,“他使電視新聞成為現在的樣子。”
  克朗凱特在每期《晚間新聞》中,總是以“事情就是這樣”收尾。他在觀中擁有的公信力使這句普普通通的結束語帶上了權威色彩。當時許多聽打心底認為,可以不相信總統說什麼,但要相信克朗凱特。
  一個時代的結束
  克朗凱特退休後時常撰寫專欄。他在專欄中批評伊拉克戰爭和前任總統喬治·W·布什的諸多政策。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金牌主持人拉里·金在一次訪談中問克朗凱特,這些專欄內容是否意味著他也有新聞偏見。
  克朗凱特正色回答說,觀點與報道應該涇渭分明,“我們所有人都有偏見,但我們同樣明白,做報道時要摒棄偏見”。
  在《華盛頓郵報》主筆霍華德·庫爾茨看來,克朗凱特之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,因為在充斥博客、微博客Twitter等多信息發佈渠道的今天,美國人再也不會像當年信任克朗凱特那樣去信任新聞記者。
  “沒有一個主持人,沒有一個新聞記者,能再次擁有那種公信力了”。
  馮武勇(新華社今晨特稿)
from WiseNews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