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y 29, 2009

陳菊登陸效應必然催化成民進黨現象

中華日報社論
2009-05-29 08:52:37
 高雄市長陳菊為行銷世運會,日前完成四天三夜的北京、上海行,雖有少數獨派分子以「賣台」為辭對她嗆聲,但多數民眾都表示肯定並且給予掌聲。民進黨極端保守的兩岸政策深受衝擊之際,繼陳菊之後,台南市長許添財也改變不登陸初衷,將於六月底登陸,到廈門參加海峽盃帆船拉力賽開幕式。
 陳菊是民進黨中常委,更是黨籍最高行政首長,她大陸之行直如為黨「打頭陣」,被視為黨方面對大陸的「破冰之旅」,其行程實際上早已決定,不但獲得黨主席蔡英文支持,大陸方面也做出接待安排,行前卻顯得「一顧三徘徊」,無非是民進黨下野後,黨的精神指標,仍舊堅持「去中國化」,更堅決反對馬政府向大陸傾斜。
 許添財也是民進黨中常委、現任地方首長,他登陸之舉也早就做了決定,惟如其所言,「母親生前告戒千萬不可以去中國」,因此「行前會先到母親墳前祭拜稟告」,在態度上同樣顯得相當慎重。然則,陳菊大陸行有如在「試水溫」─了解中國對民進黨人的接納度,同時測試台灣各界對民進黨人登陸的反應,其結果基本上是成功的。
 事實證明,陳菊這回進出大陸,「鐵桿」台獨分子以她沒有在大陸說出「一邊一國」,連續對她嗆聲,卻又顯得「雷大雨點小」;相反的,因陳菊曾在北京道出「中央的馬總統」,博得民進黨檯面人物的喝采,採取溫和路線的民進黨人,則普遍認為前進大陸未嘗不可,甚至有改革派的民進黨人,喊出「民進黨今後不能再用屁股對著中國」。
 在此情況下,陳菊一趟大陸行,儼然使黨內改革派站了上風,進而使黨內修正主義超越保守主義,跟隨陳菊步履登陸的所謂「陳菊效應」,一如預期將不斷出現,熱度甚至會超過當初所預想。許添財在「陳菊效應」氛圍下釋出登陸訊息,因而沒有出現反對聲浪,這趟完全不具「政治味」的大陸之旅,應會像帆船拉力賽一樣平順。
 事實上,除少數「鐵桿」台獨分子外,民進黨上下沒有人反對登陸,而且不知多少人曾或明或暗的來去大陸,即使未曾「涉足」大陸的人也大多「輸人不輸陣」躍躍欲試。畢竟,一個政黨之興衰,就像一個國家之強弱,譬如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壯大,滿清因閉關自守而積弱;民進黨要想活出一片天,就不能自外於兩岸「大交流」時代。
 民進黨人檢討為何會交出政權,應不難發現,扁家弊案鋪天蓋地雖為主要原因,在兩岸政策上「屁股對著中國」應也是重要因素。其實,民進黨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現狀之改變,需由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決定,在本質上,民進黨不能和台獨運動黨畫上等號,有人以台獨為個人圖騰,以台獨為政治口號,無非以之為攫取一己利益的工具而已。
 如前所述,兩岸已進入「大交流」時代,此乃馬政府順應民意之所趨、體悟經濟發展之所需,因勢利導所致之。過去民進黨對大陸政策,「萬山不許一溪奔,攔得溪水日夜喧」,以致自誤誤國,未來當如「到得前頭山腳盡,堂堂溪水出前村」,陳菊效應必然形成民進黨人常態登陸現象,這正是民進黨唯一的活路。

http://www.cdnews.com.tw/cdnews_site/docDetail.jsp?coluid=110&docid=100783428

村上春樹《1Q84》面世即加印

2009-05-29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時隔五年推出的新作《1Q84》,周三在東京市中心搶先發售,今日則正式在全國推出。此書由於預訂情況異常踴躍,未面世就先轟動,出版社宣布第一版加印十萬本。在東京發售時,書迷更大排長龍搶購。

六十歲的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《1Q84》共分兩冊。負責出版的新潮社原定第一冊初版發行二十萬本,第二冊發行十八萬本,但由於預訂讀者甚眾,在發售前宣布各加印五萬本。

在日本出版界,發售前追加印刷是極為特殊的事。一本書初版就發行二十萬本,也創下新潮社的單行本初版發行數的第二高紀錄。村上的新作,周三下午起在東京都中心區的大型書店開始出售後,書迷紛紛搶購。東京都新宿區的紀伊國屋書店稱,中午入貨後,一放上架就「賣得像飛一樣」。日本其他地區將從周五起全面發售。

村上對這次推出的新小說內容事前完全保密,只公開書名及每冊售價是一千八百九十日圓(約一百五十港元)。村上本來就有很多書迷,這種極為特殊的市場推廣手法,據說有助提高讀者對這位日本著名作家新作的好奇感。

四十五歲的東京居民佐藤道代是村上的忠實書迷,他已買了村上的新作,談到村上不公開新作的內容,他說︰「我一點也不介意。我已等了他的新作很久,他的著作充滿人情味和智慧。」《1Q84》與村上之前的很多著作相似,講述一個複雜和超現實的故事。故事在一男一女兩位主人翁之間穿插,兩位主角正互相尋覓對方。作者通過兩位主角的思想和經歷,包括謀殺和歷史事件,探索社會和情緒問題,例如異端宗教、暴力、家中人際關係和愛情。

村上出生於京都府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演劇科,寫小說,翻譯美國文學,也從事散文創作。他經營過爵士咖啡館,一九七九年憑《聽風的歌》贏得群像新人文學獎而踏上文壇。他在一九八七年發表的《挪威的森林》成為暢銷書,上下兩冊銷路共達四百三十萬本,掀起「村上春樹旋風」,主要作品還包括《海邊的卡夫卡》等。

二○○六年,村上以對世界文學的貢獻獲頒「法蘭茲.卡夫卡獎」,他拿過的獎項還包括谷崎潤一郎獎和讀賣文學獎等。村上在國外的知名度也很高,被視為是有機會奪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。

http://news.sina.com.hk/cgi-bin/nw/show.cgi/12/1/1/1149940/1.html

「傻瓜」總統活在人民心中


2009-05-29
【明報專訊】儘管盧武鉉自殺前捲入貪污醜聞、調查結果未明,但不少韓國人似乎都對他一死以示清白動容,尤其是他們向來視檢察人員為權貴爪牙、手段嚴苛。他們對權力集團的厭惡情緒,遂通過一位清廉親民形象深入民心的過世總統身上,放射出來。盧武鉉綽號「傻瓜」,皆因不少支持者認為,由他1980年代初起放棄掙錢機會當上人權律師,到成為首名「沒有執政黨」、推動「人民參與政府」的總統,為政為民不為己,與絕大多數政客迥異,「傻得厲害」。


理想主義政客 力除積弊
盧武鉉因決心為軍政府治下參與民運而遭起訴的學生打官司,落得兩袖清風,卻以人權律師被稱頌,於1988年當選國會議員。稍後,領導「統一民主黨」的反對派領袖金泳三,為爭取大選勝算,決與軍人出身的盧泰愚總統的執政黨合併。當許多政客顧及政治前途而贊成,盧卻以背棄民主、利益輸送為由,極力反對兼退黨,其高風亮節自此深入民心,贏得「傻瓜」之名。盧武鉉之傻,還在於他常出於理想主義,不按政治生態牌理出章。地域主義在韓國根深柢固,但他卻「妄想」將之打破,以致1992年國會選舉、1995年市長選舉、2000年國會選舉,都因他放棄了原來的「根據地」參選而敗北。


「身後方知他為黎民付出努力」
2002年他在年輕選民力撐下當選總統,繼續與既得利益集團和政治惡習對抗,圖謀打破權威主義、地域主義,惟也因此招來圍攻。面對反對派大國家黨主導國會的先天掣肘,加上他甫上任便退出執政黨,沒有政治勢力支持,其教育和經濟等政策都告失敗,惹來民怨。被指受政商大集團支配的韓國三大全國傳媒,也涉嫌「公器私用」,大肆炮製盧武鉉政權的負面新聞,令他任內四面楚歌。諷刺的是,盧武鉉下台後,受擁護程度反而日漲,更勝任內,似乎顯示了政敵攻擊消減後,其勇於挑戰政治積弊的理想主義精神,又再獲認同。「我其實對政治毫不關心……盧武鉉執政時,以為他只是一個平庸的韓國總統,到他身後,方知道他為黎民施政付出了多大的努力,很多從前不知道的事,現在才知道。作為韓國的總統,我國人民的盧武鉉,他將永存人民的心坎裏。」網民newl在一個悼念盧武鉉網站裏寫下的這番悼念辭,或許正好解釋為何一名捲入貪污調查的總統,身後竟觸發萬民悲痛和讚頌。撰文﹕何麗玲

http://news.sina.com.hk/cgi-bin/nw/show.cgi/12/1/1/1149702/1.html

Thursday, May 14, 2009

林奕華 Vs 黎堅惠三八最愛女主角

林奕華 Vs 黎堅惠三八最愛女主角
08/03/2006文: Venus 攝:Kuen

三八婦女節,與其說是爭取男女平等,提倡女性獨立,不如說是肯定女性的能力。常說女人八面玲瓏、飄忽不定,是褒也是貶,要看女人有多厲害。這一次,我們不看世界上有多少位女富豪、女CEO,我們找來林奕華及黎堅惠一起走進電影世界,看看在千變萬化的女主角中,找到多少你我的夢想。
黎堅惠從電影女角身上找到Role Model;林奕華說女人戲是他的強心針,最佳女主角,不止是頒獎台上的那位。原來女人戲不一定為女人而設,女人投入角色,幻想成為當中女主角,男人卻從第三者角度去欣賞。黎堅惠愛看舊荷里活、法國電影,原來不少是她的學習對象。去年出了一本《女人篇》的林奕華,看電影女主角,卻比看男人戲得到更多力量,他們不約而同地說,女人的武器,不只是來自外貌,女人的強,原來高深莫測。
喜劇賜我力量黎堅惠揀選的幾齣電影,像《律政可人兒》(Legally Blonde)、《靈感女神》(The Muse)和《魔女搵老襯》(Bedazzled)都是喜劇。
黎:「當中的女主角表面上都是令男人垂涎的女人,但其實都是有樣有腦兼有計,她們不但運用自己的Sexual Power,可以說是用盡自己所有優勢,令我看得眉飛色舞。表面上看來是一種模樣,內卻不止如此,能做到所謂的『棉針』,就令我很羨慕。」
林:「傳統上女人都是不用站出來說話,不需要有態度、有立場,因此令人沒有防之心。」
黎:「其實這三齣喜劇的角色都是關於Power,表面上好似很不認真,但就是像四撥千斤般把所有難 題解決,這正是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,我會時常翻看 這幾齣戲,像《律政可人兒》就看了不下三十次。」
知性與成長至於林奕華則選擇一些與知性有關的電影:「像《Annie Hall》中的Diane Keaton,她喜歡Woody Allen,就是被他知性一面吸引,令她發笑,時常覺得女人不懂得令自己笑,所以男朋友有沒有幽默感是很重要,能把陰天變成晴天。《Annie Hall》絕對是愛情經典,少有的更是曉我們幽默地對待愛情。經常令我感興趣的是女人的勇氣,當中常涉及成長問題。張艾嘉在《海灘的一天》生於典型的父權家庭,十多歲便跟人私奔,後來丈夫事業有成,有了外遇,只是給她金飾,她變成了失落的家庭主婦,這種成長是隨波逐流。章子怡在《臥虎藏龍》中的成長卻是一種叛逆,她本身也是貴族,有錢有地位,卻希望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,她要揚名立萬,在中國電影中很少看見女性的叛逆,而更有趣的是角色是關於成長,剛巧那時的章子怡也正在成長中。」
身份認同黎:「也就是因為她們能成為我的Role Model,Bette Davis在《All About Eve》中有齊所有女性希望擁有的東西,她面對的是一個比她年輕的女孩如何模仿及逐漸要取締她,當中說了很多女人的脆弱,吸引的是她如何面對逆境,被人搶男朋友、放暗箭,不是報復,而是取回自己的尊嚴。」
林:「她的角色就是一方面尖酸刻薄,伶牙俐齒;但另一方面卻是接受命運的安排……說到Role Model,對我來說其實是從這些電影中吸取力量,像Susan Sarandon在《Lorenzo's Oil》中,為了患上絕症的兒子而訪尋名醫,最後卻是靠自己發明的藥而救回孩子,也可以說我也代入角色,希望成為這個母親,但是她憑愛和信念而把困難解決,這力量對我來說是一支強心針,而且很多時候在女性電影中才找到這些力量。
女人面對的問題都是內在、關於自我的,而男人則是解決外在的問題,好像我不會認為《盜墓者羅拉》中的羅拉是女性,她只是穿了女服的無性人。借助女人如何面對自己內心的困難,也替我打開內心的一些疑惑。
http://the-sun.on.cc/channels/fea/20060308/20060307220825_0000.html